晚竹书屋 - 小说大全 - 其它 - 送埃莉诺回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3-22 05:30:02

送埃莉诺回家 2024 电子书 下载 pdf epub txt

送埃莉诺回家精美图片

送埃莉诺回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1477690
  • 作者:[美]霍莉·布莱克
  •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
  • 页数:
  • 丛书: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
  • TAG:
  • 豆瓣评分:7.6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3-22 05:30:02

内容简介:

成长的过程就是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烦恼和考验,发生很多故事,不论虚构还是现实,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

《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送埃利诺回家》里三个好友——扎克、波比和爱丽丝,各有各的烦恼,却热衷于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

一个骨瓷娃娃——至高无上的女王,充满神秘和魔力,在壁橱上注视着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少年。

即将开始的是一场跨越魔法和现实的梦境,还是一段考验友谊和勇气的冒险之旅?

一个夜晚,女王在波比的梦中出现,说自己名叫埃莉诺,已去世多年,想要回到家乡的墓园之中。三个好朋友莫名其妙成为护送女王回家的使者,诡异的气氛令他们别无选择,只好在深夜带着女王,跳上长途巴士,前往不知名的地点,准备完成她的心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橱柜里的女王 / 1

第二章 失踪的刀锋威廉 / 13

第三章 踩断树枝的迷信 / 27

第四章 女王出事了 / 37

第五章 银山 / 48

第六章 天书老头 / 65

第七章 东罗彻斯特镇 / 81

第八章 大麻烦 / 92

第九章 看不见的金发朋友 / 102

第十章 俄亥俄河 / 118

第十一章 珍珠号 / 130

第十二章 爱丽丝的真相 / 141

第十三章 空荡荡的图书馆 / 152

第十四章 娃娃不见了 / 171

第十五章 陶器工匠的恐怖传说 / 184

第十六章 模样伤心的树 / 199


书籍特色:

《送埃莉诺回家》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于1946年出版。该书以埃莉诺为主角,通过描写她的一生来探讨人性、深情和孤独。整个故事在战后的废墟中展开,呈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忍耐。

小说以埃莉诺的视角展示了她从孩童时代到成年时代的成长与变化。埃莉诺是一个英国女孩,她在战争中与父亲分离后,被日本人带到日本,成为了一个孤独而困惑的女孩。她与日本人的关系,以及对自己身份的疑惑,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主题。

主题分析:本书主要以揭示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和对个人身份与认同的探索为主题。故事通过埃莉诺的经历,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也呈现了人们在战争中保持人性的努力。另外,身份与认同是本书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埃莉诺不仅在国籍上面临身份的困惑,还在性别、家庭和文化等方面面临着与他人的差异,同时也在努力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人物评价:埃莉诺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自主精神的女孩。她通过批判性的思考,试图理解自己的身份,同时也为他人的处境感到痛苦。她的形象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个人特征,使读者能够与她产生共鸣。

文学手法分析:川端康成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来表达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首先,他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通过埃莉诺的视角让读者更加贴近故事。其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而真实。最后,川端康成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艺术性,情感细腻而深刻,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冲突。

社会影响:《送埃莉诺回家》以其深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这部小说也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并促使他们重新思考和反思个人与国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这部小说还掀起了对川端康成的关注和赞赏,使他成为了日本战后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备注:上述内容由ai生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作者介绍:

霍莉·布莱克,1971 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美国青少年奇幻小说作家。受喜爱讲故事的母亲影响,她从

小热爱阅读与写作,目前已出版数十部青少年小说,在美国屡获大奖,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图书奖、

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年度最佳青少年读物等,与另一位畅销书作家合作的《奇幻事件精灵薄》不仅获得多项青少年小说奖,并于2008 年改编为同名电影。《送埃莉诺回家》更为她赢得美国儿童文学界的最高奖项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布莱克擅长在现代都市的背景之下,融合精灵神话、神秘生物和魔法巫等,创作出古老而前卫的奇幻胜境,引人入胜,被誉为“现代奇幻大师”。目前,她与丈夫、儿子住在美国新英格兰一栋带有神秘之门的屋子里。


出版社信息:

类型:位于云南省的出版社

成立时间:1985年

简介:

晨光出版社是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出版社,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出版了一批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特点,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统一的优秀读物,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建社二十多年来,共出书3000多种,有160多种图书获全国或全省的优秀图书奖。

主要业务

是一家以出版少年儿童读物为主的专业少儿出版社。 [1]

获得荣誉

是一家以出版少年儿童读物为主的专业少儿出版社。 [1]


原文摘录:

嘿,我很抱歉。”他说。

“别再做出一副好爸爸的样子。”扎克说着踏上门口的台阶,与爸爸擦身而过,“已经晚了,几年前就来不及了!”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坐下来,好好聊一聊。你爸爸小时候就是被你爷爷这么严苛地管教的,虽然他也十分痛恨这种教育方式,但有时候还是会表现得和他爸爸一样。他只懂得这种方法,孩子。”扎克耸耸肩,舀起一勺泡烂的麦片送进嘴巴里,以免自己说出“宁愿脚尖绑起来倒吊着放在火上烤,也不愿意和父亲聊天”这种话。他嘴巴里的东西还没嚼完,便抓起书包准备出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送埃莉诺回家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送埃莉诺回家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送埃莉诺回家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送埃莉诺回家PDF下载


丛书信息:

本套丛书还有《“坏男孩”杰克》《无敌路易莎》《小狼女朱莉》《大草原的女儿》《神秘的来信》《索菲娜的诺言》《宇宙的角落》等


精彩短评:

  • 作者:Charles 发布时间:2019-05-16 18:17:51

    女儿调的书,我先看一遍,?

  • 作者:MetalDudu 发布时间:2019-10-13 22:51:34

    十二岁少年的冒险,我不太喜欢这些神神叨叨的情节,整个事情的起因就不够强烈,送一个骨瓷娃娃回家的故事,看了几次都觉得没兴趣。不过三个主人公的描写可能吸引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吧。

  • 作者:drunkenstain 发布时间:2023-02-21 05:19:53

    这应该算是我在10-14岁最喜欢的读物,其实就是杨红缨式的成长小说(加了点惊悚元素),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儿童世界VS青春期交界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文笔非常照顾适龄儿童,但不太适合成人了:作为东亚人看西方白左们的教育观和亲子关系——明明所有的冲突都是一两句话就能化解的,但孩子非要作,把自己孤立起来,他们的父母还动不动就道歉,在东亚会送你一句话「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也不是(父母该对孩子)道歉的地方」。果然人长大后,是看不了这一类的西方儿童文学的,会嫉妒。嵌套的那个「女王游戏」很精彩,或许我不认同「我们是自己世界的英雄」这种自恋主题,但我相信「童年总是要结束的」。最后一章的墓碑是对父母们(成年人)想要干涉儿童世界,让其提前结束这件事情的最佳反讽。

  •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5-07 02:23:57

    其实那时候没有太理解 氛围很恐怖

  • 作者:雪·法妮奥 发布时间:2016-06-02 17:46:26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


深度书评:

暂时没有为您找到相关书评,查看其它精彩书评

  • 一生向往,步步莲花 ―― 芸娘一赞(更新到四赞)

    作者:ernie 发布时间:2007-11-24 18:08:43

    一.

      

      袁宏道在《孤山小记》中说:

      “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

      自然,这只是“山人”说的“便宜”话。“世间”真愿意“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爱做这种“便宜人”的,毕竟无多。依愚下想来,只要还食人间烟火,《浮生六记》中的沈三白、陈芸夫妇或许可以算另外一种“便宜人”。

      

      三白、芸娘生逢“太平盛世”,中表姻亲,青梅竹马。在仍然很“封建”的时代,几乎可以算是 “自由恋爱”而亲上加亲。结缡之后,“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即此一条,“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白说芸娘:“其癖好与余同”。两人都属“胸无大志”之类。芸娘一生,所向往的,不过是:

      “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对此,三白本人也堪称“同志”:

      余尝曰:“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芸曰:“此何难,俟妾鬃斑之后,虽不能远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灵岩,南至西湖,北至平山,尽可偕游。”余曰:“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有一次,三白到山中扫墓,捡到一些“有峦纹可观之石”。夫妻合计,用一个宜兴窑的长方盆,叠起一个小山峰,再用河泥种上千瓣白萍,“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经营数日乃成”。

      到了深秋,茑萝蔓延满山,有如藤萝悬于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把这小盆景置之檐下,夫妻共同品题:“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可以说,这是两位“泉石膏肓”的爱侣,经营他日爱巢的一个盆景式模拟试验。谁知好景不长,有一天,猫儿争食,从屋檐上掉下来,顷刻连盆与架都打碎了,“两人不禁泪落”。

      

      这个“模拟实验”如此结局,表面看来,似乎象征着芸娘“情爱乌托邦”终须被现实“扑碎”。

      然而,揆之事实,三白、芸娘二十三年的恩爱,并不是“秋月春风等闲度”, 并不只是幻想、追求和等待一个将来的“他日”。 相反,他们从来都是“良辰美景,不放轻越”。且不说闺房内外,平日的厮抬厮敬、百凡体恤;煮酒衡文、莳花种草种种情趣,即便是他们一生向往的境界,随着爱侣携手,“步步莲花”,也早就已经领略和体验。

      

      二.

      

      沈家住在苏州沧浪亭爱莲居西邻。是人间六月天,室内暑气蒸腾,炎热难堪;而板桥之内,小河之畔有“我取轩”,是三白的父亲宴客之处。“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画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三白求得母亲准许,带着芸娘到这里消夏。芸娘罢了针绣,夫妻终日相伴

      “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三白又“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七月秋暑灼人,在金母桥东,三白向一对老夫妇租借一间乡居,两人于是“得一清凉地以消长昼”。这个地方,“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 “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 “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篱边倩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对菊,赏玩竟日”。

      

      后来,三白还和芸娘一起,在书画家朋友鲁半舫家“萧爽楼”借住了一年半。萧爽楼“庭中有木犀一株,清香撩人。有廓有厢,地极幽静”。 移居时,带来的一位仆人会做成衣,一位老妪能纺绩,加上芸娘会刺绣,靠他们三人的劳动自给自足。芸娘又善治烹庖,寻常的瓜蔬鱼虾,一经她手,“便有意外昧”。 三白好客,而一批爱好书画的朋友,喜欢萧爽楼幽雅,常带了画具来,终日品诗论画。大家知道三白穷,于是每天凑出酒钱,交给芸娘置办。芸娘有时“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而朋友们则“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就这样“良辰美景,不放轻越”。直到芸娘弥留之际,对于当日“萧爽楼” 毫无拘束、“不嫌放纵”的日子,还是不胜依恋,认为“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由是观之,三白、芸娘的情爱,并不是“乌托邦”。

      

      三.

      

      前文说过,芸娘一生所向往的,不过是:“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因此,对于夫君,她认为“不必作远游计也”。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每一天,都是柴米油盐踏踏实实的现实。既然不教夫婿觅封侯,就要耐得住贫寒并且甘之如饴、知足常乐。芸娘一生,也的确如此躬行。

      

      芸娘本人四岁便失去了父亲,穷得“家徒壁立”。长大后,母亲、弟弟,一家三口,就全赖她做女红供给。弟弟上学从师,芸娘从来没有让欠过学习资费。出嫁后,丈夫“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不仅如此,她还常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惠而不费地生活得相当有情趣。“唱随二十三年”,她无怨无悔,从来没有“借词含讽谏”,规范夫君投入“经济文章”。

      

      林妹妹也从来没有对她的宝哥哥说过“那些混帐话”。然而,不少人疑心,即便木石缘成,按照“二玉”的为人行事,很快就得翻脸,“佳偶终成怨偶”。读过《浮生六记》,看到三白、芸娘的范例,我更觉得那“佳偶终成怨偶”的推想,实在不足为训。因此也为“二玉”公案放下了心。

      

      然而,即便是我们主观上完全能做到“知足常乐”,几十年人生,难免遇到种种坎坷。最困难的时候,三白的家长,将他们逐出家门,切断接济,对于三白,就有如《伤逝》里的“接局长谕,着史涓生毋庸到局上班”。 那时,史涓生“明白”了,活着乃是人生第一要义,他毅然决然地舍弃当初相约一起奔向理想的同志加爱侣子君,虽然明知这样做等于将她置之于死地。

      

      尽管芸娘所处的是“革命尚未成功”的年代,“封建”,比子君的时代要严酷得多,然而,得知被家长驱逐后,她哭泣着说:“亲怒如此,皆我罪孽。妾死君行,君必不忍;妾留君去,君必不舍”。她确信,夫君绝不会舍她而去。

      

      有时真让人困惑:芸娘为什么反而会比子君幸运些?作为对比的,我指的不仅是由“抛弃”与否而导致一生一死的不同,更本质的,还有两个男人不同的“人心”,以及这两种不同的“人心”分别给予两位同衾人的安慰和绝望,这种更大的不同。当年林觉民烈士舍弃了自己至爱的“意映卿卿”,从八闽远赴百粤,奋勇捐躯,本意不正是为了普天下千千万万的“卿卿”,将能生活得远胜于前清的“卿卿”么?可是,唉,难怪要“伤逝”了。

      

      四.

      

      有人说,一个男人,总得经过一个女人(妻子或情侣)的熏陶规范,才能成熟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打个很不恰当的比方,用数理语言说,就是一个男人,总得经过一个“算符”( 女人)的“作用”,才能呈现出他的“本征值”。或许,经受不同的算符的“作用”, 男人会呈现出不同的“本征值”。

      

      《聊斋。凤仙》故事,狐女凤仙的几位姐夫不是有钱就是有势,为了让夫婿长进、争气,她送给丈夫一面镜子,用以督导他读书:每当夫婿努力攻读,就可以在镜子里见到凤仙“盈盈欲笑”;反之,就见到她“惨然若涕”。终于,夫婿读书成功,一“举”成名,可以昂然立于僚婿之中,皆大欢喜。篇末,有异史氏曰:

      “嗟乎!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沙数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

      

      和凤仙相比较,芸娘是完全不同的“算符”。《浮生六记》如果也能有“异史氏曰”,会不会惊呼,要是像芸娘这等女人多了,岂不是在和帝辇之下争夺人才,把天下许多昂藏七尺好儿郎都“作用”成了像沈三白那样的窝囊废物?

      

      当然,即便有这种想法,也只是说说气话而已。世界上永远有千万种人,真正能够“成功”的人士是少数,大部分总是芸芸众生 ―― 两头小,中间粗,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更何况,男人中也还会有扶不起来的阿斗,也不去说什么“机会”、“运气”、“福气”。。。之类“因素”了。简单点说,功业、事业、学业、家业。。。对于三白、芸娘这类本来就“不求上进”的人,“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应该说已经是“求仁得仁”,可以无憾。毕竟,并非世间每一对夫妇都能有这样的福缘。

      

      芸娘最后说:

      “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因又呜咽而言曰:“人生百年,终归一死。今中道相离,忽焉长别,不能终奉箕帚、目睹逢森娶妇,此心实觉耿耿。”

      

      回首“唱随二十三年”, 因为“无憾”, 中道相离,“憾”更无穷 —— 是自己没有福气。。。

      

      不,是三白没有福气。

    诗书陶育,兰语慧心 —— 芸娘二赞

    一.

      

      《浮生六记》一开始便这样介绍芸娘:她四岁失去父亲,穷得“家徒壁立”。长大后,母亲、弟弟,一家三口,就全赖她一双手做女红供给。弟弟克昌上学从师,芸娘从来没有让欠过老师的学费。

      

      家计如此困难的情形,芸娘奋一己之力承当,不但坚持让弟弟上学,而且“克昌从师,修脯无缺”。让我们看到,在芸娘心目中,对于“读书”是十分的重视。相信在她的家庭开支计划中,“老师的学费”一项,会是排在首要位置。这样的女孩子,穷得好有志气!真教人好生敬重。当代倒是常常听到,贫困地区“给民办老师工资开白条”,相去又何可以道理计?!

      

      或许是天性聪明又喜欢读书,芸娘“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长大后,有一天,在书篓子里翻到一本书,里面有《琵琶行》,她按照幼年熟读的文句,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这才开始识字。尽管镇日价刺绣、缝缝补补养家活口,她硬是在“刺绣之暇”,找出零星时间认字读书。时间长了,也就“渐通吟咏”,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出嫁后,她和丈夫评诗衡文,滔滔不绝,还说得头头是道呢。

      

      我们知道,芸娘生活的年代,女孩子并不一定需要读书识字。她在如此困苦艰难的条件刻苦自学,固然可嘉可敬;她的学习方法,我觉得也很受启发。

      

      芸娘没有老师,她只是在学说话的时候,就像学唱歌一样,通过跟读,背熟了《琵琶行》。当然不可能有“讲解” ――说了她也不懂嘛。更不会有我们如今“科学教学方法”的什么“时代背景”、“词语学习”、“虚字用法”、“解释带点的字”等等教学和练习。可她还是读懂了《琵琶行》和其它的诗词,还学会写出颇为像样的诗词。

      

      我的想法,芸娘读书,走的正是“最短程线”。具体到语文学习,也就是“整体模仿”( global imitation )。文章,整篇的学,不作“分析”;总体消化吸收,这其中,音律、句法、修辞、韵味。。。什么都在其中了。然后,“另存为”自己脑子里“硬盘”的某文档,待到要写作吟咏时,“调用”(retrieve )的速度很快,几乎没有“内阻”。如珠妙语,奔凑笔端,有如“群山万壑赴荆门”,自己会完全感觉得到下笔有神,一气呵成。

      

      我跟着老师学了多年的语文(包括古典文学)和英语,而且自己也喜欢这两门学科,在学时和离开学校以后,对于中、英文又都还有过比较广泛的涉猎。然而很惭愧,古文和英文的运用至今未能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少壮时没有背熟好多优秀文本,如今“腹无诗书”,恐怕是主要原因。和当年的芸娘相比,只为“丝丝点点计算”,也就“终于相差太远”了。

      

      二.

      

      三白的弟弟启堂娶媳妇,催妆时偶缺珠花,芸娘马上拿出她自己纳采所收受的珠花交给婆婆使用。周围的人都替她感到可惜。她说,女子属纯阴,而珍珠乃是纯阴之精,用珍珠作首饰,会把“阳气全克”,又有什么值得宝贵的?我们或许会疑心,这未必是真心话,只是她为了讨好婆婆,对众人如此解释而已。

      

      后来,三白还和芸娘一起,在书画家朋友鲁半舫家“萧爽楼”借住。三白和一批爱好书画的朋友,终日品诗论画。大家每天凑出酒钱,交给芸娘置办。芸娘千方百计,给予最好的支持,有时还“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这“不动声色”,就应该是出于本心,不是偶然的了。

      

      作为闺中少妇,芸娘没有看重首饰,但对于破书残画,反而极其珍惜。她看到字画有破损,一定要找故纸把它们粘补成幅;并且搜集起来,分门别类,“汇订成帙”,还冠名为“弃余集赏”。偶尔在破笥烂卷之中,哪怕看到一张字纸,内容很可以看看的,她都惊喜“如得异宝”。在做女红和持理家务的闲暇,芸娘就这样不嫌琐屑、不惮其烦地“收旧利废”,连旧时邻居冯老太也留心收买一些破废旧书卷卖给她。于此可见芸娘尊重文化、敬惜文字的一片真情和慧心。

      

      芸娘,连“小家碧玉”都算不上的一个穷苦女儿,自强不息,终致胸有诗书,气度高华。天性相近,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诗书”陶冶人的力量,亦大矣哉!读书明理而又得趣,少却许多机关和心计,正芸娘立身处世,受人敬重之长处;不幸,也正是她身处封建大家庭公婆小叔之间,面对种种机诈,立足生存之短处。兴念及此,曷胜概叹!

      

      三白曾经这样追忆芸娘:

      “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归吾门后,余日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及余家居,惟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卒之疾病颠连,赍恨以没,谁致之耶?余有负闺中良友,又何可胜道哉?!”丈夫“奔走衣食,中馈缺乏”,妻子“能纤悉不介意”,实在难能;三白

      得此“闺中良友”而庇荫无力,又岂是“有负”两字“可胜道哉?!

    爱好天然,襟期磊落 ―― 芸娘三赞

    一.

      

      芸娘和三白结缡以后,夫妻之间,芸娘常常表现得“迂拘多礼”,像个“腐儒”。丈夫为她做点小事,如递过毛巾扇子之类,她总要站起身来接过去;为她整整衣衫,她也要连声说“得罪”。起初,三白很不习惯,认为夫妻之间,“多礼”显得虚假,“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娘反驳说:“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三白无言以对,只好说自己只是“戏言”。芸娘说:“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并希望丈夫以后切莫相戏。

      

      表面上看,芸娘的“多礼”容易让人误认为是虚伪。然而,她担心的“世间反目多由戏起”确是实情,我们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见闻或者经历都不难印证。夫妻之间因为玩笑话而“反目”的,屡见不鲜。虽说“夫妻无隔宿之仇”, 也有因为两句玩笑话,碍于面子,各不相让,甚或导致离婚的。日常生活中,朋友、同事之间,相熟了也就容易“轻慢”。偶尔开个玩笑,言者无心,听者误会,因而“反目”结怨的,更是在所多有。

      

      芸娘其实生性活泼,“爱好天然”。

      于归不久,月夜随三白游隔壁沧浪亭,她想:“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七月秋暑,夫妻俩租借一间乡居避暑,白天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后来为着偕游水仙庙,她欣然女扮男装,穿上丈夫的袍服,“揽镜自照,狂笑不已”。 后来还假托“归宁”,跟三白游览太湖。看到“风帆沙鸟,水天一色”的

      气象,她感叹说:“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她一生向往,只是夫妻二人“布衣菜饭”,“相与优游泉石,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

      

      当年,伴随着“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咏叹,宦家小姐杜丽娘追求爱情热烈大胆、生死以之。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美丽的神话,至今广为人们传诵和喜爱。同样“爱好天然” 的小家碧玉芸娘,从小自食其力,养家活口;出嫁后和夫君唱随二十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杜丽娘的梦幻,在芸娘身上稳稳地成为真实。为芸娘赞,余岂“”哉?

      

      二.

      

      江南水乡,港汊纵横;“苏州园林”,名满天下。小桥流水,深巷杏花,留圆拙政园狮子林,给游人留下的是“小巧玲珑”的总体印象,往往会忽略“五人墓”的豪情,虎丘山的剑光;盘门的水陆城墙,太湖的烟波浩瀚。

      

      老城厢中穿街过巷,一条窄窄的小河旁,这里就是沧浪亭,虽然看不出什么“沧浪”。隔邻,就是当年芸娘居住的地方。三白说:“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的是正评。正如吴侬软语,天真妩媚,并不妨碍吴门胸襟,自然宽旷。

      

      芸娘出嫁前,靠自己勤劳刺绣,养活全家。嫁入沈门以后,即便丈夫“奔走衣食,中馈缺乏”,她也“能纤悉不介意”。作为一介女流,身处封建大家庭中,她从不蜚短流长,蛊惑谣诼,争权夺利,搞阴谋诡计。她爱重字纸,轻舍珠花,情趣高尚。而同在一个屋檐下,有七尺昂藏的小叔子启堂,其为人也,猥琐贪鄙,阴险狡诈;只认得一份家产,全无亲情血性。他把或许是先天遗传的师爷奸险,竟用到家门之内,对付忠厚友于不设防的兄嫂,须眉浊物,恶妇不如。一女一男,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而男儿有愚妇之小肚鸡肠,阴阳错位,对照鲜明,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反衬着芸娘的光风霁月,光耀玉堂。

      

      三白出身幕僚家庭,并跟随父亲习此为业,却喜欢结交一班诗画朋友。有段时间,三白一家借住在友人的萧爽楼中,朋友们聚在一起,终日诗酒唱和。对此,芸娘非但没有“借辞含讽谏”,反而一力支持,有时甚至“拔钗沽酒,不动声色”。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回首平生,她还念念不忘萧爽楼中岁月,看作“真成烟火神仙矣”。而我们记得,萧爽楼是有规矩的,那是:

      “萧爽楼有四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有犯必罚酒五斤。有四

      取: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芸娘欢喜无限地融入“萧爽楼”中,并将它作为一种理想境界。襟期磊落,真如晋宋间人。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是为三赞。

      

    绝顶聪明,触手成趣――芸娘四赞

    一.

      

      芸娘四岁丧父,穷得“家徒壁立”。长大后,她做女红刺绣供给全家生计,而全靠自学通文墨。她“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后来,她硬是在“刺绣之暇”,找出零星时间认字读书。时间长了,也就“渐通吟咏”,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

      

      出嫁后,她和丈夫评诗衡文,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芸发议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余曰:“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芸曰:“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

      余曰:“卿既知诗,亦当知赋之弃取。”芸曰:“《楚辞》为赋之祖,妾学浅费解。就汉、晋人中调高语炼,似觉相如为最。”

      

      芸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读书认字,无师自通,而且多有自己的识见。除了刻苦自厉,更可见她聪明颖悟。

      

      芸娘“慧心不仅在笔墨也”。有一年,芸娘的堂姊出阁,三白跟随母亲过去祝贺,但见别人都穿着鲜美的衣裳,芸娘“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要不是精巧的绣工,她又怎么能光靠刺绣养家活口,而且从来不会短缺弟弟上学的学费呢。

      

      二.

      

      三白的小家庭,仰仗家长供给,本身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比较拮据。三白说:“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 虽然贫穷,芸娘慧心巧手,别出心裁,把生活安排得饶有情趣。衣食住行,在在都见巧思和韵味:

      

      衣:

      

      丈夫的许多衣物,都是芸娘妙手亲裁:

      “余之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瞄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饰省俭之一端也。”

      

      食:

      

      “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遍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有段时间,三白一家借住在友人的萧爽楼中,朋友们聚在一起,终日诗酒唱和。日常聚会,

      由芸娘安排得惠而不费:

      “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芸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

      

      住:

      

      静室焚香:

      “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镢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中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

      

      胸中丘壑:

       “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于白石盆,取色匀也。本山黄石虽古朴,亦用油灰,则黄白相阅,凿痕毕露,将奈何?”芸曰:“择石之顽劣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糁之,干或色同也。”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廛岩凹凸,若临江石砚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经营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以帘代栏

      “初至萧爽楼中,嫌其暗,以白纸糊壁,遂亮。夏月楼下去窗,无阑干,觉空洞无遮拦。芸曰:“有旧竹帘在,何不以帘代栏?”余曰:“如何?”芸曰:“用竹数根,黝黑色,一竖一横,留*走路,截半帘搭在横竹上,垂至地,高与桌齐,中竖短竹四根,用麻线扎定,然后于横竹搭帘处,寻旧黑布条,连横竹裹缝之。偶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

      

      活花屏法

       “余与芸寄届锡山华氏,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乡居院旷,夏日逼人,芸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挡,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行:

      

      苏州城有南园、北园,菜花盛开,可是附近却没有酒家可供小饮。萧爽楼的朋友们商议,觉得如果自己带着食盒去,“对花冷饮,殊无意昧。”于是有主张“就近觅饮”的;有主张“看花归饮”的,但都比不上“对花热饮为快。”众议纷纭,都没有好办法。芸娘笑着给出了个主意,让他们以“百钱雇馄饨担子而往”。因为馄饨担子“锅、灶无不备”。 芸娘先把小菜烹调好了,到其时再一下锅,很方便。三白又担心没有烹茶的器具,芸娘又出主意:“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三白和友人都叹服。结果喝酒赏花,玩的很开心。回来时,芸娘问:“今日之游乐乎?”他们对芸娘说:“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三.

      

      前文三白说:“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芸娘出嫁前,担负着一家生计,还要供弟弟上学,除了靠自己勤劳刺绣,相信早就习惯了利用“竹头木屑”之类“不费钱”的资源,巧作安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良有以也。”

      

      一般说来,在比较拮据的条件下,会安排,巧当家,惨淡经营,或许可以做到“过得去”甚或“略有赢余”,却不一定便有韵味。而芸娘爱重字纸,轻舍珠花;“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豪爽高雅的本性,使得“惠而不费“的策划,不会透着“小家子气”;加上满腹诗书,胸有丘壑,自然在种种巧妙安排中,触手都成妙趣。

      

      几千年来,我们的女性同胞作为“职业经理人”执掌“中馈”。她们怀着对自己家庭的无限热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平凡的生活安排得富有情趣,“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们往往还会居安思危,,只不过平时和家人一起言笑晏晏,不动声色;而近忧远虑,悉数独力承当。一旦面对种种“突发事件”,男人只会踱步长叹、束手无策的时候,她们早有“妾筹之久矣”的应对预案,可以立时启动,尽管未必“足可应付”。表面上似乎妇女仰仗丈夫为“所天”,实际上一家之计,男人往往依赖“娘子”。这一切,在历史和传奇中,有着太多感人的记载,俯拾即是。

      

      尽管时移世易,“娘子”们早已穿上白领粉领,和男士们分庭抗礼,各领风骚;然而,在我们周围所见的幸福小家庭中,先撇开回家做饭、带孩子等等不谈,适时的巧作安排,在家庭中策划和营造一种温馨气氛,多数情况下,还是端赖女士。

      

      春兰秋菊,各是一时之秀。

      

      芸娘不是神。“绝顶聪明,触手成趣”中,我们看到古往今来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善良智慧的身影,是为“四赞”。

  • 那手中的梧桐花何必放下

    作者:懒画眉 发布时间:2008-10-26 23:55:52

    《秋灯琐忆》里的秋芙和沈三白的芸娘真不一样,尽管林语堂称她们为古中国最可爱的两个女子。芸娘很端庄,重礼仪,属于相敬如宾的那一种妻子,而秋芙却有一种倾斜的美,你看她的出场,“绾堕马髻,衣红绡之衣”,堕马髻就是一种偏垂在头发一侧的发髻,那薄红的单衫倾斜的发髻,怎么都觉得有种撩人的风情。

       芸娘生得也有一番缠绵之态,但是沈复也很白描的写到她“两齿微露,似非佳相”,就是像兔子似的露着两颗大板牙,那的确是不太美呀。蒋坦偏爱虚写,从来没有直接描绘过秋芙的容貌,秋芙嫁来之前,他们曾有五次偶遇,但都只是惊鸿一瞥,写出来的句子是“戴貂茸,立蜜梅花下。俄闻银钩一声,无复鸿影。” 过门之后,“余为秋美制梅花画衣,香雪满身,望之如绿萼仙人,翩然尘世。每当春暮,翠袖凭栏,鬓边蝴蝶,犹栩栩然不知东风之既去也。” 那个立在蜜梅花树下的人儿,翠袖凭栏的人儿,怎么会不美呢?

       秋芙的行为也真是如诗如画,天然有风致的。“秋芙以金盆捣戎葵叶汁,杂于云母之粉,用纸拖染,其色蔚绿,虽澄心之制,无以过之。曾为余录《西湖百咏》,惜为郭季虎携去。”这是在diy自制绿色的笺纸,真是细腻又香艳。“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谒金门》词云:“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用落花来砌字,比黛玉葬花,来得哀而不伤,春风乱拂,花瓣四散,想象一个单衫杏子红的美人站在其间,实在浪漫得要命,难怪把她的官人迷得七荤八素。“瞰食既饱,分饲池鱼。秋芙起拊栏楯,误堕翠簪,水花数圈,杳不能迹,惟簪上所插素馨,漂浮波上而已。”甚至连这样平常的句子,簪子掉到水里的场景,被他写得也那么的有风情,好像一幅簪花仕女图似的。

        秋芙和芸娘一样有才,可以和丈夫谈诗唱和,这些红袖添香的佳话,也就差不多相似了。但她可贵在居然有孩子气。“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下数十子,棋局惭输,秋芙纵膝上猧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原来杨贵妃从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把小狗放在棋盘上把棋盘搞得大乱。看过《长生殿》之后才知道,杨贵妃实在可爱,把唐明皇当作了寻常的丈夫,像人世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妻子一样的争风吃醋,撒泼耍赖,一哭二闹三上吊,爱得真有烟火气。看来这个秋芙也并不是画上死板的佳人儿,她也有撒娇耍赖的时候,和芸娘比,她没那么正经,要小女人很多。

        秋芙种的芭蕉,叶大成阴,秋来雨风滴沥,蒋坦在枕上听见那雨打芭蕉,心都碎了。一日,他在芭蕉叶上题诗,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看见叶上秋芙已续书数行:“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你看,这为人妻的一点儿不怕丈夫埋怨,还敢说他无聊,在精神上,这个女人也绝不是附庸,有的时候,比她的相公还要略高一筹。

        《秋灯琐忆》不像《浮生六记》直写丧妻之痛。蒋坦他实在是身在其中说不出,他在写这部笔记的时候还是没有走出来,所以看似不着一字,但句句都像浸在水里的海绵,湿嗒嗒泪盈盈,应了聂鲁达的那一句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很怕看到结尾,怕看到芸娘病逝那样的实写。但是真实的结尾,寥寥几句话,却比那一字一句白描死亡来得还要让人身心俱碎。蒋坦依然回避了秋芙的病逝,只写到她因为衣不解带的伺候夫君的病苦,拖垮了自己原本多病脆弱的身体。文末蒋坦只写到了他当时对老了之后生活的幻想,“数年而后,当与秋芙结庐华坞河渚间,夕梵晨钟,忏除慧业。”对于来世,他觉得应该是“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说到这生生世世为夫妇,最后一句他写道:“明日为如来潘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

       持此誓,证佛前。还是看不透呀,仍然是篱落呼灯,世间小儿女的痴情一片。我因为同样的看不透,所以大喜大悲,看到这里,已经哭到不行。

       

       秋芙曾说,“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是啊,就这样的睡过去了,病过去了,老去了,被痛苦吞食了,有多少欢喜美好可以据为己有呢?可也就是这些散落在黑暗漫长的路途上的星星点点的时光,美好的人和事,才让我们能够咬着牙忍受,生活那无法逃避无法改变的丰富、残忍或者平淡吧。

      手中的梧桐花,何必放下,放下就寂灭了。我们爱这人世间的繁花似锦,也要有勇气承担这满眼的草木凋零。

  • 渣男沈复

    作者:七个太阳 发布时间:2013-11-16 23:15:13

    沈复这人,总体来说是个很失败的家伙。

    沈复是一个无能的小清新屌丝,进不足以做入世将相,退又不能伴青灯古佛。在老爹的庇护下,尚能每日不思进取,以小清新的生活乐趣为中心来打发时间,插花、游山玩水、搞搞业余的高雅艺术和老婆。可是一旦被赶出家里,就发现自己连独立门户的本事都没有,生活一下就陷入困境。作为一个男人,不考虑养家糊口,就知道成天玩乐,有一天过一天,活不下去了就感慨造物弄人恩爱不久,这根本就是个眼高手低的人打着超凡脱俗的旗号在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撒娇而已。

    相比之下,按照你拍一我拍一,懒汉也能娶好妻的历史规律,沈复的老婆就比他强太多了。

    在小清新阶段,宠着老公每天浪费时间玩乐,还主动帮老公找小老婆(不止一次:笑挽素云置余怀,曰,请君摸索畅怀;痴心物色憨园;女伶中有兰官者,端庄可取。至少这么三回。)。在贫穷阶段,能安于贫困,在老公不思进取的时候包容他,不拿柴米油盐酱醋茶去毁灭老公的小清新幻想。这么一个只要男人哄几句我爱你就能满足,就能奉献一切的女人,哪个男人会不爱得要死?

    书中写陈芸因憨园相负,恨恨病死,有人说陈芸是想和憨园搞蕾丝,其实不是这样。陈芸虽然是个难得的有情趣的女人,但是她作为传统女人,活得仍是小心翼翼十分死板。憨园相负对她最大的打击是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看错了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真心被人践踏在地,加上她费尽心思讨好公婆,却落得两不落好,让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像她这么努力的女人,根本没办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她又没法像现在的女人一样,拿没什么钱的老公当出气筒,撒泼耍赖全都怪到老公头上,所以只好自己生闷气,气死也是正常的。

    陈芸跟沈复一辈子没享受过什么,却仍认为沈复待自己不薄,其实沈复对她的感情,真的是十分有限。

    说几句我爱你,我没有你活不下去就是爱情了么?

    思念得死去活来就是爱情了么?

    其实这些都只是矫情。

    沈复的爱好很多,生活有情趣,这样的男人,在没有什么钱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装装好人扮扮痴情的,一旦有钱,就不知会玩到什么地步去了(比如沈复去广州时和喜儿的缠绵)。而且他是那种见一个爱一个,无论基友还是女人,对谁都会付出许多感情,生出许多许多感慨悲愁,因为文艺青年活得就是这个忧桑劲儿嘛。

    沈复所谓对陈芸的爱情,还没有重要到让他幡然醒悟去扛起生活的重担,他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在对陈芸撒娇,撒娇的对象没有了,他就痛苦万分。其实陈芸还是死在沈复手里,面对生活的困境,明明是个有才气有能力改变生活的男人,却摆出一副自己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样子,吃住都成问题,哪里还能给老婆养病。

    所以也别说什么天妒红颜,什么恩爱夫妻不到头,其实就是因为你不负责,你不努力,你只顾着自己的情趣生活不愿意受委屈,你才会穷,你的老婆才会病死,你的女儿才会匆匆嫁人,儿子才会早亡。

    对于男人来说,穷点没什么,但是自己年纪不小了却还要向往美丽安静的田园生活,还拿不随波逐流来作为自己一事无成的借口,让老婆孩子跟着受苦,这就实在是无耻得很了。有丰富精神生活却物质贫穷的人,通常会有“自己很强大”的错觉,其实他只是个不负责任,不愿意为自己最亲近的人而改变自己的胆小鬼罢了。

    陈芸死后,再没有女人能宠着他让他活在幻想里了,他回到现实以后,自然再没什么可记的事情,《浮生六记》也就再无有趣之处。

    2019.3.5更新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我在书中字里行间,体会不到沈复对陈芸的深情,却发现沈复有一种,类似于,一个无能之人,占了便宜之后,那种沾沾自喜,向人炫耀的心情。

    这让我觉得非常恶心。这种恶心在任何时代都让人觉得,非常恶心。

  • ΑΝΑΓΚΗ

    作者:lakeblur 发布时间:2008-01-07 21:55:28

    ΑΝΑΓΚΗ,巴黎圣母院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被不知名者刻下的希腊单词。无数神灵帝王的雕塑画像都没有引起雨果的关注,惟独这个词,仿佛火星,点燃了他的思绪和才华。

    他笔下的劳动人民--抱歉,我几乎没有在书中看到谁劳动--如果可以,就会自己动手绞死他人取乐,如果不可以,就围在绞刑架旁等待狂欢。

    只有在抢夺时他们才会聚集在一起。

    然后他们被国王杀死了,被丢进了塞纳河,“英勇牺牲”。

    我想象着漂满浮尸的塞纳河,河边的泥泞,城市里无数纵横交错的阴沟。

    巴黎,巴黎。在数百年后,它是浪漫的代名词。

    天真美丽的姑娘,从小被莫名掠走的姑娘。当她出现时,火焰中都仿佛有精灵在歌唱。她会救下落魄诗人的性命,她会喂那最丑恶的人水喝。

    她爱那个英俊的卫队长,直到她死。

    卫队长在阳台上,一边看着她走向死亡,一边欣赏身边女人雪白的胸脯。

    天真的姑娘,你有所爱,也有人爱你。

    美丽的姑娘,有多少人为你死去。

    此刻,我看着我自己,敲钟人的身体,教士的灵魂。

    我理解他们的每一句独白,每一句独白看在眼里,心都在震动。

    “道貌岸然、蛇蝎心肠”。

    当他刻苦追求知识的时候,多少被歌颂的劳动人民正在酗酒嫖妓。

    当被歌颂的劳动人民对着那丑恶的婴孩发出死亡的诅咒时,他带走了他,给了他生命和一个避难所。

    他的弟弟都干了什么,竟被无数人称作“活泼可爱”。他是他的哥哥,他给了这孩子生活的一切,他为他的死去而悲伤。

    这悲伤,被无数读者评论家称作“雨果的败笔”。“如此伟大的作家,也犯下这种错误,委实可惜。”他们说道。

    他只是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人。

    他,这曾经上帝的奴仆,在某一刻,意识到了真理的障蔽,致命的陷阱。为何“神”让我们禁欲,偏又赐予信者注定被折磨的灵魂。

    错的难道不是上帝?

    是的,另一个人,倒是得到了比他高得多的评价。

    他其实也一样吧。只不过,他注定只是一个幽灵,躲在阴暗的角落,守护她,保卫她,关怀她。他确实没作任何坏事。这生来被折磨的灵魂,这生来孤独的灵魂。守护,就是他所能做的一切。

    这守护有回报吗?

    我只是觉得,他推下教士,其实与正义无关。

    但作者毕竟给了他一个还算美满的结局。能和爱人相拥是多么美好的事,难怕已经不再拥有生命。

    这部小说到底都写了什么?

    一个个灵魂,肮脏混乱的巴黎城,圣洁恢弘的圣母院,一个个灵魂挣扎扭曲其间。

    dieu que le monde est injuste

    唯一幸运的家伙,挨了一刀都没死的家伙,他有英俊的外表,不错的地位,没有灵魂,没有苦难。

    也许真的真的,爱也好,恨也好,都是烟花一场。

    尘归尘,土归土,一阵风吹来,全部消逝。

    也许作者唯一赞美的是,那石头的交响诗,那数百年后依然静默的恢弘交响。

  • 被书籍、白蚁与雨季所毁灭的巴黎、建筑与记忆

    作者:张佳玮 发布时间:2007-10-09 19:32:20

    维克多·雨果在29岁时写道:建筑是石头制作的书本。印刷术的产生将毁灭建筑。

    你必须理解这个人——一度被人戏称为“雨哥特”的哥特式建筑发烧友——所说的话。谷滕堡的印字版像瘟疫一样传遍欧洲,教士们惊慌失措的发现,那些贱民们个个变得耳聪目明,能读会写。书籍使字句可以从一个雨夜的思想家的耳语变成一整个世界口中品味的秘密,而建筑——那些石头书籍,那些永恒的、串联着无数岁月和记忆的、融汇着雕塑、绘画、秘密经文,兼做史册功能的石墙,将遭遇尴尬的地位。

    就像1838年,照相机发明时,那些精于绘出惟妙惟肖的肖像画的匠人们,所遭遇到的处境一样。

    《巴黎圣母院》,这本经半年写成的小说,其浩繁的篇幅中有极大的部分,是在抒发雨果个人对建筑的爱好,对古代文明——希腊——的景仰。雨果的鹅毛笔抚触过巴黎布满皱纹的灰色肌肤,河滩广场,圣母堂,前广场,钟楼,乞丐的奇迹宫廷。这是路易十一的巴黎。雨果不只一次的这样说:“我们如今所见的某地,当初是如此这般的……”

    中国的建筑们——被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们津津乐道的凉亭、花园、雕花的窗格和流水园林——在时间的狭道中被白蚁和火灾销蚀着。石头的建筑只限于北方的边塞或者江边的故垒,单纯的铁锈味和血味,比起那被史家记载的脂粉、调味品、鲜花和檀木香味来显得薄如蝉翼。所以,也许中国人无法感受到一座建筑,乃至一座城市对于欧洲的意义。在雨果的世界里,巴黎是活的。吞吐自如,年高有德。那些灰色的不断凋零的屋宇,那些出于王权的命令而不断变更的布置,物是人非。

    雨果所描绘过的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在近四百年后已然朱颜凋零,而巴黎——经历了1789年、1793年、1799年、1815年之后,又加上了1830年、1848年。塞纳河、左岸和圣母院,多么美丽的词汇,但骤雨和白蚁一般的时间,使小说家笔下的巴黎——就像舒伯特们曲中的维也纳一样——不断的变迁。必须有一些东西用来记载巴黎。中国的史册已经告诉你一个教训:必须有一个忠实的史家,对流逝的时间予以记录。否则,逝者如斯,朝丝暮雪,即使是石制的建筑,依然有崩毁的一天。记忆被中断,书籍被焚毁。大地不会用语言回忆起曾经树立在它身上的那些楼宇、花园、桥梁和寺庙,而文明,再一次失传了某一根血管。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31010+)
  • 下载速度快(1046+)
  • 速度快(466+)
  • 无盗版(8610+)
  • 无广告(1035+)
  • 在线转格式(1059+)
  • epub(356+)
  • mobi(645+)
  • azw3(939+)
  • txt(5910+)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5-17 09:40:5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5-17 01:21:27 )

    品相完美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5-17 01:11:4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5-17 03:27:3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5-17 01:21:1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5-17 01:21:4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5-17 01:09:5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汪***豪: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5-17 01:14:46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薛***玉: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5-17 01:19:40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5-17 02:42:31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和送埃莉诺回家相关的视频:

揭秘中世纪最具权势的女人埃莉诺:英法两朝王后的传奇人生!